

为少年纾困 让希望续航稳赢配资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司法救助典型案例中的司法温度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司法保护是“六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人民法院积极履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职责,在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中不断加大对生活面临急迫困难未成年人的救助力度,做好“当下救”的同时,积极与妇女联合会、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做好“长久助”,尽力为他们营造积极、友爱、健康的生长环境,帮助他们尽快走出生活困境。
司法救助不是终点,而是帮扶被救助未成年人的起点。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发布4件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司法救助典型案例,集中体现了国家司法救助“救急救难”的功能属性与加强“生存权保障”的价值追求。在司法阳光与社会关爱的共同滋养下,一批因案件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得以重返正常生活轨道,燃起新的人生希望。
多元协作,构建多元救助新格局
用心用情、细致入微地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实现“当下救”与“长久助”的统一,尽力为未成年人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民法院积极统筹协调民政、妇联、教育等多方力量,通过多元化救助与帮扶工作,为困境未成年人点亮希望之灯。
小宇、小华、小敏(均为化名)三兄妹在父母被害后成为孤儿。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判处刑罚,并判决被告人赔偿被害人亲属经济损失后,经调查确认被告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刚成年的小宇打工独自抚养还在上小学的小华,小敏随在外省打工的姨妈生活,三人不仅失去双亲,也面临经济上的急迫困难。
审理法院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在决定给予小华和小敏司法救助金的同时,积极联系当地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与孩子们的亲属围坐一堂,共同研究制定综合帮扶方案。
温暖的回应接踵而至:民政部门为小华、小敏办理了孤儿补贴稳赢配资,为小宇办理了低保;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联系镇社工站为小华提供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联合教育部门协助办理入学及减免学费事宜;妇联将小华和小敏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常态化开展走访关爱服务;村委会帮助完成各项申请手续并监督救助金使用情况。
考虑到单纯经济救助难以全面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人民法院主动延伸职能,努力做实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衔接工作,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方式持续跟踪了解小华等人的生活学习情况,并通过与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的密切协作,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一次次的鼓励让他们逐渐重拾生活信心。当法官在回访中收到孩子们寄来的学习奖状和生活照片时,所有的奔波都有了圆满的答案。
延伸职能,聚焦身心全面康复
当生活遭遇重大变故,未成年人往往面临身心双重创伤。司法救助工作不仅注重物质帮扶,也关注心理重建与长远发展。
“我以后也要成为一名法官,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小田(化名)的话语质朴而坚定。
此前,小田因刑事案件身心受到伤害,加之家境困难,产生放弃高考的想法。在附带民事判决难以得到执行的情况下,甘肃省某法院决定向其发放司法救助金,并多次委派干警前往慰问,送去生活用品。高考成绩出来后,面对小田填报志愿时的困惑,法院干警给予了悉心指导。
人民法院在发放司法救助金后,并不止步于“一救了之”,而是持续关爱救助对象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在校期间,小田因病视力下降入院治疗,生活再次陷入困境,法院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筹措社会救助资金“雪中送炭”,进一步做好延伸与多维救助工作,用心用情解决小田及其家庭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
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从基本生活保障到注重提供心理支持与精神关怀、促进受害人真正回归正常生活,彰显着司法关怀不断走深走实。
精准施策,筑牢资金监管防线
如何保障司法救助金更好地用于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是救助政策落地的关键,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法院通过建立多方司法救助金监管机制,筑牢救助金使用安全防线。
小泉(化名)母亲肢体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又因交通事故不幸离世,家庭生活困难。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判处刑罚,并判决被告人赔偿被害人亲属经济损失,但附带民事判决仅执行到少量财产。湖南省某法院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并报请上级法院开展联动救助,共同筹集司法救助金。司法救助金发放后不久,小泉的母亲因病去世,小泉由其外婆抚养。考虑到小泉年幼、外婆年事已高,缺乏妥善管理救助金的能力,湖南省某法院联系小泉所在村委会与其外婆一起开设双控账户,共同对司法救助金进行监管,对救助金进行分时、分批发放并定期向人民法院报告使用情况。
同时,湖南省某法院依托与当地团委、教育、民政、医疗、妇联等部门建立的涉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协作机制,为小泉办理了孤儿补贴、减免了学杂费,在开学前、过年前等重要节点多次到小泉家里进行慰问走访。此外,该院还通过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的“法馨助学计划”平台为小泉联系公益助学机构申报助学金。这些救助及帮扶措施使小泉能够安心学习,多次在当地理科知识竞赛中获奖,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人民法院创新司法救助金使用监管方式,确保救助金都能用在解决未成年人生活、学习困难上,依托对涉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协作机制以及公益平台,形成了政府各部门高效衔接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常态化儿童救助协作合力,实现对被救助未成年人的长期帮扶和关怀。
构建安全、便捷、有效的司法救助金使用监管机制,是保障救助成效的关键环节。司法救助工作从一次性给付转向长效化权益保障,体现了人民法院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的责任担当与精细化管理能力。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见习记者:孙陈亦
责任编辑:孙林林|联系电话:(010)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王俏
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